近年来,白午街道突出党建引领,以凝聚力量、联动协同、盘活阵地、加强治理为着力点,通过“加减乘除”四算法,全面关爱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,实现安置点福和社区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“双零”目标。
凝聚力量护航,在普法教育上做“加法”
以未成年人权益?;ず驮し牢闯赡耆朔缸锕ぷ魑ナ?,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常态化、全方位普法护航。一是组建宣讲团“说法”。整合街道司法所、社区党支部、法律志愿者、网格员力量,组建普法志愿宣讲团,重点围绕法律法规、防溺水、防性侵、防电信网络诈骗等内容,开展法律知识普及、自护教育行动等未成年人普法志愿宣讲活动76场次,让“法”成为搬迁青少年儿童一种信仰。二是邀请专家队“送法”。以“请进来”的方式,定期邀请专业律师、社区法律顾问、法治副校长为青少年及家长开展“法律知识小课堂”、送法进家庭、普法进校园、法治坝坝会、司法援助等活动37场次,引导青少年儿童增强法治意识和安全意识,敢于向校园暴力说“不”。三是对接春晖社“寓法”。针对假期部分家长对子女无时间管理、无人员管理、无能力管理等各种特殊情况,主动对接凯里学院春晖社志愿服务队到易搬社区开展各种体验式、互动式的青少年法治讲座、青少年模拟法庭等活动34场次,授法于心,寓法于行。
联动协同育人,在问题倾向上做“减法”
盯紧留守儿童、困境儿童及五类重点青少年,多措并举发力,强化“校社家”协同一体化育人,因势利导,循循善诱,呵护健康成长。一是“五老”结对“帮扶”。充分发挥片区关工委“五老”作用,对留守儿童、困境儿童及五类重点青少年开展“一对一”结对帮扶,常态化开展留守儿童必访、困境儿童必访、家庭变故必访、厌学辍学必访、重病住院必访“五必访”工作,并针对“五必访”中发现的倾向性、苗头性问题,组织开展送物资、送关怀、送教育、送陪伴“四送”关爱行动,及时消除青少年成长不利因素。先后走访安置点青少年2641人次,为留守儿童、困境儿童送关爱服务792人次。二是校社联动“帮教”。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,打造学校与社区一体化教育阵地,通过“小手拉大手”方式,引导青少年儿童争做文明行为的践行者。同时,建立学校与社区信息共享机制,对厌学学生、问题学生及时与社区、家长联系反馈,对疑似失学、辍学学生加强劝导劝返,因势利导,循循善诱,激发学习动力。三是家社共同“帮带”。建立留守青少年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,定期召开帮扶人员、监护人座谈会,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、人格发展不健全、道德发展失范的青少年儿童制定“一带一”教育管理方案,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,做到有的放矢,因材施教,构建“家庭主动教育、志愿者常态服务、社区全程参与”三位一体教育管理体系。
盘活阵地服务,在健康成长上做“乘法”
根据搬迁青少年儿童成长需求,盘活志愿服务活动阵地,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,全面提升幸福指数。一是打造“心灵”之家。依托易搬安置点心理咨询室,聘请2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,每周开展1次心理咨询服务、心理互动游戏等,增强归属感,提升获得感,帮助安置点青少年儿童纾解心理困惑、缓解焦虑情绪,打造温馨“心灵”之家。二是抓好“墩苗”历练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道德讲堂、图书室、儿童活动室、多功能室、体育竞技场等阵地,从思想道德建设、坚强意志锤炼、良好习惯养成、创新精神培育等方面发力,组织开展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校外活动121场次,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??圩?。三是拓展“成才”路径。以“新市民·追梦桥”“希望工程·陪伴行动”“小伙伴计划”等为载体,联合黔东南州青鸟公益联合会、社工和志愿服务站、片区关工委等组织和群体,为青少年儿童量身制定成才项目,开设特色“非遗农民画小课堂”、科普课程、舞蹈声乐绘画手工等各类兴趣班87场次。
加强社会治理,在犯罪预备上做“除法”
围绕青少年健康成长文化环境,在社会综合治理上发力,全面消除青少年犯罪预备。一是优化环境“营氛围”。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等宣传媒介,紧扣“世界读书日”“全民阅读日”等节点,通过横幅、展板、电子大屏等宣传阵地,大力宣传“扫黄打非”相关知识,发放“扫黄打非”宣传手册2000余份。组建毒品预防教育志愿服务队,开设毒品预防进课堂、禁毒知识入户讲、禁毒信息线上推,常态化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,优化风清气正的环境氛围。二是净化空间“促成长”。全面开展“扫黄打非”大排查行动,不定期对辖区书店、打字复印店、印刷厂、邮政报刊亭进行排查,重点加强校园周边书店、音像店和报刊亭的监管,查缴盗版教辅、封建迷信、鬼怪灵异等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有害出版物和音像制品,净化青少年成长空间促进健康成长。三是强化巡逻“威震慑”。组建街道干部、社区党员2支治安义务巡逻队,以派出所民警、辅警为主力,按照“同心圆画圈”方式,对夜市摊点、活动广场、交通要道等人员密集场所和治安复杂地区,全覆盖开展社会治安夜间巡逻,提高见警率、管事率,增强震慑力、控制力,有效防范震慑各类违法犯罪。
通讯员:舒静
一审:林泽霞
二审: 蒋运花
三审:龙邦飞